新华网广州12月20日电 “韶冶清洁生产通过省专家组的审核验收”。“韶冶目前废水排放量已经完全达标”。“韶冶正在积极加快深度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明年4月将可实现‘零排放’”……一个个信息,刺激着记者的神经,让人惊奇,令人欣慰。
据《韶关日报》报道,12月14日,副省长林木声一行来到韶关冶炼厂调研,记者随同采访。在韶冶一处排污口,林木声接过刚从排污口取到的水样,仔细地看了又看,得知这已是实现了达标排放的“清洁水”,林木声笑了。他意味深长地说,这“清洁水来之不易啊,要巩固治污成果,坚持不懈!”
对于韶冶人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笑容!去年北江镉污染事件发生后,韶冶被迫全面停产两个月。有谁笑得出来?
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使韶冶人明确一个道理: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重视安全、环保;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社会责任。
事件发生后,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韶冶提出“全面实施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和分步实施、分步复产“三步走”战略,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走上正常发展轨道。为加快二系统复产,工厂投入环保专项资金1560万元,完成净循环水系统改造、浊循环水系统改造、地面冲洗水及初期雨水集水池建设等19项减污治理工程,使外排污水全部达标排放。经过整改,二系统水循环利用率由87.5%提高到95.9%,外排污水量大幅削减。
2006年2月21日,经省环保局、省国资委联合检查,二系统被批准复产。当晚7时30分,韶冶人点燃了复产第一把火。
在确保二系统生产平稳运行的同时,韶冶加快了一系统减污治理步伐,投入资金2467万元,对24个重点项目进行整改,并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完成北江干流韶关段镉环境容量测算及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研究技术报告。2006年4月30日,一系统顺利通过验收,省里同意复产。经过全面整治,实现了达标排放。
为履行承诺,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提前启动,这是一项先进的环保工艺,在国内同行中首屈一指。为确保万无一失,工厂花大力气进行科研攻关,并邀请国内三家知名废水膜处理公司进行现场试验,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后将对现有外排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工业循环水回用标准后循环回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业水的循环利用率。工厂计划投资8000万元,将它打造成为国内外铅锌冶炼领域的"领头雁"。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工程项目,其核心部分深度污水处理站也于2006年10月8日正式开工,拟在200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外排污水总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削减55%以上,水循环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到96.3%,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厂长张伟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义不容辞地履行好企业的责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建设,依靠法律管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降低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促进企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