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项年度节能指标宣告失守。
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截止到2006年底,各地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95.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53.8%,与2005年相比,均提高30多个百分点。保守估计,去年全国城镇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年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的能力。
然而,这一成果与去年建设部发布的“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按照规划,2006年我国建筑节能指标是2000万吨标准煤左右。
目标失守的背后,建设部正在遭受来自建筑节能领域存量和增量的双重压力,而在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推行过程中,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市场化手段之间同样需要建设部做出现实的选择。
显然,建设部选择了通过政府的强制干预手段。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仇保兴明确表态:“新建建筑的强制性标准也好,既有建筑改造也好,都是属于市场失效的改革范围,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制干预完成”。
建筑节能目标失守
2006年10月份,建设部正式向外界公布,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将达到相当于1.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该目标又被具体分解为新建建筑节能7000万吨标准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以及通过发展可替代能源节能1000万吨标准煤。分摊到每年的节能标准将在2000多万吨标准煤。
对于去年建筑节能目标的失守,建设部认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年度目标没有完成是直接原因。
按照仇保兴的说法,这是因为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还处在试点示范阶段、尚未全面启动。
全国政协调研组去年底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现存的建筑中99%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在我国能耗总量中占的比例已经达27%。
这充分显示了减少建筑能耗对降低我国整体能耗的重大意义,同时表明,当下如何尽快展开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每年建筑节能目标能否实现。
然而,考虑到我国在未来15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新建建筑中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指标被建设部官员认为是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其理由是,到2020年,我们国家有一半的存量建筑是在未来的15年内建成的。
但在现有体制下,建设部不得不面对的困局之一是,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巨额投入将依仗什么样的投入机制来完成,政府的角色如何定位,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同时如何避免垄断的发生。
政府强制干预
如何确保在新建建筑中推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更是争议不断,范围远远超出建筑问题。
事实上,从这一标准被提出开始,在建设部和地产商之间,关于标准的执行会增加多少建筑成本、进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房价等问题的争议就一直不断,以致建设部多位官员不得不多次强调该标准的推行对房价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除此之外,建设部在这一标准推广中的角色定位也一直遭到外界的各种猜疑。
而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投入数额,根据建设部的测算,至少要在1.5万亿。
至于这笔巨额投资的来源,仇保兴认为,可以动用一些房改基金、房屋维修基金等,但这种办法不能全部解决问题,首先还是由国家提供一定的补贴,具体办法建设部正在制定之中。但他提到一个税收减免的办法,即可以对完成改造的既有建筑免收物业税。
与改造问题并存的还有北方供热体制改革的推行。因为这一改革牵涉到供热公司以及背后的市政主管部门的利益,一度被认为绝非建设部一家所能主导。
仇保兴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确提出,北方建筑供热体制改革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技术问题,“背后实际上就是一个体制问题”,因为这些供热公司大部分都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机制僵化,不可能迅速地采用市场的办法像水费、电费那样计量到户。
“按照面积计费是一个简单的与大锅饭相配套的最后一个大锅饭的堡垒。”他说。
而对于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推行,仇保兴明确表示,“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制干预完成”。
在这一思路下,2007年,建设部将重点建立针对高耗能的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制度、能效审计和披露制度,并在17个省市试点。
同时,仇保兴透露,已经被送交国务院审议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将在今年推行,“这体现了有关主管部门试图把推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这一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