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颇为严峻,阵痛不可避免。但鉴江流域各县市政府态度表现得颇为坚决。各县市的环保局负责人都向记者声称,将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严禁污染饮用水源水质的建设项目上马。“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落后产能企业,我们不要也罢。”
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是茂名两个省政府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之一。“对一些珠三角的印染、电镀等容易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要求转移进入园区的,我们都委婉拒绝。仅去年,我们就否决了4个项目上马。”信宜环保局韦章万局长说。
而茂名也有自己的妙招,茂名石化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生产废水装置区初期雨水、生活污水送茂名石化乙烯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海;清净废水、装置区后期雨水、非装置区初期雨水等纳入乙烯厂排海管线;非装置区后期雨水经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江。
此外,茂名准备大力推行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资金与地方双重掣肘
茂名等4市已制定了污水处理意向,但资金如何解决却未落实。环保部门想要关停某一重点排污企业,需要通过政府审批,这直接导致执法手段软弱,水权划分不明确
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污水的问题,目前,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几个市的环保局长都称与省环保局签下“军令状”,确保污水处理厂必须年内建成,明年投入使用。
茂名环保局还将建乡镇污水处理的意向(筹建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城区污水综合整治工程;市区官渡桥北至大塘河坝加固和河道疏通工程;新湖、龙湖公园截污清淤工程;整治城区低埒河污水黑臭,进行全覆盖疏通工程)写进了去年的汇报材料。
“但是要开工建设这些项目,资金如何解决还没落实。而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除了靠近水源地的几个镇外,基本还没有规划。”茂名环保局一名负责人说。
在鉴江上游,库区生态和鉴江源头的水土保持工程,同样面临资金问题。
信宜环保局在鉴江源头的锦江河上游大种阔叶树。组织领导,督促各有关乡镇、挂钩单位切实负起各自造林责任。到目前为止,该市在锦江河上游区域种植具有储水功能的阔叶树20151亩,已完成任务的54%。
事实上,鉴江流经的高州水库饮用水源的保护,是建立在牺牲库区经济发展为代价的,库区经济发展基本上趋于停滞,现代工业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当地环保专家指出,为使鉴江源头的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建议省里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该把区域生态补偿作为重点,对生态脆弱地区实行特殊税收政策,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
除了省里可考虑适当补偿外,左其亭教授还建议,借助市场调节机制,吸引用水企业和个人参与鉴江的水资源管理,使水资源向着效益更高的方向流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鉴江及其支流流域的一些污染老大难地段,几乎年年检查整顿年年有。一名环保执法人员指出,根源就在于当地环保局受当地政府制约。环保部门想要关停某一重点排污企业,需要通过政府审批才算数,导致执法手段软弱,水权划分不明确。
对此,对鉴江流域水安全颇有研究的左其亭教授认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坚决打破现有行政区域壁垒,建立一个掌握实权的流域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机构,对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杨中艺教授则建议环保体系能够垂直管理,“这样能脱离地方政府限制的纵向的管理,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使得监督机构‘敢管’,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排污费,一旦查处企业违规违法,就“罚得你肉痛,让你再也不敢违反”。
去年8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最高可追缴4倍的排污费。
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该《办法》的颁布大大增加了企业偷排的成本,是打击违法排污的有力武器,对违法企业是一个有效的震慑。
■本报记者谢庆裕鉴江流域报道
■鉴江档案
鉴江流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流域面积9464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第三大水系。鉴江发源于广东省信宜市里五大山的良安塘,流经信宜、高州、化州、吴川等五县一市汇入南海,全长231公里。
较大的支流有曹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等汇入干流。分布于茂名、湛江的六个县市,占茂名、湛江两市总面积的40%。
■治水策论
龙头企业的龙头效应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